风电轴承龙头新强联重组案背后的疑点******
受拟全资控股圣久锻件消息刺激,新强联(300850)1月10日复牌股价大幅收涨11.34%。据了解,1月9日晚间,新强联披露了重组草案,公司拟9.72亿元收购圣久锻件51.1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100%控股标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24日,新强联刚从嘉兴慧璞处购买了圣久锻件2.2901%的股权,彼时标的估值15.34亿元。而按照当下交易价格,标的估值19亿元,不难看出,时隔不足两个月标的估值出现大增。另外,此次并购,新强联还拟募集配套资金,其中部分资金用于补流,不过公司并不缺钱,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账上货币资金为13.74亿元。
标的估值不足两个月增3.66亿
拟全资控股圣久锻件的消息让新强联1月10日股价出现大涨。
交易行情显示,新强联1月10日复牌大幅高开6.76%,公司全天保持高位震荡态势。截至当日收盘,新强联股价报59.32元/股,涨幅11.34%,总市值195.6亿元,全天成交金额10.71亿元,换手率9.26%。
消息面上,1月9日晚间,新强联披露公告称,公司拟9.72亿元收购圣久锻件51.1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100%控股标的公司。
资料显示,圣久锻件主要从事工业金属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基础部件,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行业。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风电装备锻件收入占圣久锻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45%、90.89%、89.64%。
而新强联主要从事大型回转支承、工业锻件和锁紧盘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盾构机轴承及关键零部件。据新强联介绍,圣久锻件系上市公司的原材料制造商,是公司的上游企业。
重组草案显示,圣久锻件主要客户为新强联、新能轴承等轴承制造商,客户集中度较高,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前五名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9.72%、99.87%、99.84%。
实际上,2022年11月24日,新强联刚从嘉兴慧璞处购买了圣久锻件2.2901%的股权,彼时交易价格为3512.63万元,按照该价格计算,标的彼时估值为15.34亿元。
而根据圣久锻件51.15%股权的交易作价,标的估值达19亿元。经计算,时隔不足两个月,圣久锻件估值增加3.66亿元。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科技产业投资分会副会长兼战略投资智库执行主任布娜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收购标的估值变化主要可能是由于行业景气度、标的盈利能力等因素导致。“不过,短时期标的估值出现较大变化,这其中的原因、合理性可能还需要企业说明。”布娜新如是说。
在重组草案中,新强联也披露了标的公司评估增值较高的风险,称根据收益法结果,截至评估基准日2022年9月30日,圣久锻件100%股权的评估值为19亿元,较圣久锻件在评估基准日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10.91亿元,评估增值8.1亿元,增值率为74.25%,评估增值率较高。
货币资金充裕却募资补流
伴随着此次并购,新强联还拟募集配套资金3.5亿元,其中部分资金用于补流。
具体来看,新强联此次收购拟发行股份支付对价7.29亿元,现金支付对价2.43亿元。对于2.43亿元的现金对价,新强联将通过募资解决。
新强联拟募资3.5亿元,剔除2.43亿元之后,公司拟使用9706.13万元补充流动资金,此外,1000万元用于支付中介机构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募资补充流动资金背后,新强联并不缺钱。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末,新强联账上货币资金充裕,有13.74亿元。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新强联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电话未有人接听。
资料显示,新强联2020年7月登陆A股市场,公司上市后一直被视为A股市场“优等生”,2020年、2021年实现营收、净利均处于同比增长状态,不过2022年三季度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2022年10月25日晚间,据新强联披露的2022年三季报,公司当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6.9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9125.37万元,同比下降59.38%。2022年前三季度,新强联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9.53亿元,同比增长2.79%;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34亿元,同比下降16.56%。
受2022年三季度业绩大降的影响,新强联2022年10月26日股价“20cm”跌停,并且自此之后公司股价接连下跌。
经东方财富数据统计,在2022年10月26日-12月29日这47个交易日,新强联区间累计跌幅达47.09%,同期大盘涨幅3.35%,公司股价还曾在2022年12月23日盘中创下51.85元/股的低点。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股价最终是要靠向公司基本面,业绩不及预期的情况下被投资者“用脚”投票也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对于此次全资控股圣久锻件,新强联也表示,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财务数据显示,圣久锻件近年来业绩也处于稳步增长态势,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圣久锻件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7.83亿元、10.86亿元、8.97亿元;对应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5809.27万元、1.03亿元、9089.3万元。
新强联表示,受行业快速发展、政策支持、客户认可度高、新增产能释放等影响,风电装备锻件销售大幅增加,报告期内标的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大。
据了解,新强联实控人为肖争强、肖高强兄弟,其中肖争强任新强联董事、董事长,肖高强任新强联董事、总经理,两人均系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根据《2021年胡润百富榜》,肖争强、肖高强成为洛阳市新首富,两人合计身家84亿元。
积极创新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
作者:王欣
据报道,2022年国内有7个城市GDP总量进入2万亿俱乐部,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和成都。综合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城市不仅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城市在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比如,江苏省苏州市的开发强度高、资源约束紧、转型任务重,以占全国0.09%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了全国约2.1%的经济总量,而且生态环境质量依然保持稳中向好、持续改善态势。究其原因,就在于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做好了经济与生态的“双面绣”。近年来,苏州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4.7万余家,为引进高产出、低污染的项目腾挪了发展空间,抓住治污攻坚与高质量发展互促互利的契合点,形成了一招多赢的局面。
实践证明,在引领、优化和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有力的抓手,也是重要的推手。关键是务必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面研究、积极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首先,增强系统观念。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宏观经济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绝不能局限于传统思想上的污染防治工作。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多重目标中寻求最佳平衡点,既要“清澈见底”也要“鱼翔浅底”,既要“源头治污”也要“源头清洁”,既要“降碳”也要“增汇”。因此,要认识属地生态环境自然禀赋优势,也要紧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扬长补短,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宏观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力度和速度。
其次,强化攻坚意识。当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宏观经济治理、促进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有的人思想认知上还不够全面深刻,甚至仍有误区,而且现实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矛盾。加上治污攻坚的成效尚不够稳固,在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仍有不少难关要过,因此,务必保持战略定力,面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更新换代等推进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要统筹各部门政策和力量,密切协同。该依法倒逼的绝不后退一步,该帮助优化的要主动上前一步,该鼓励引领的要争取先人一步,确保步步为营。
第三,突出创新思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做法可供参考和借鉴,况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同,面对的形势和问题也各有所异。因此,务必结合实际,根据属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情况新特点,适时更新理念、创新思维,不断丰富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新方式、新手段。比如,国家相继出台了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如果简单地照搬硬套,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等问题,这就需要各地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举措,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的激励与约束作用。(王欣)